
莫斯科时间2016年10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教授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 RAS)是俄罗斯联邦的最高学术机构,由1724年彼得一世大帝创建于圣彼得堡。1917年十月革命后跻身为国家最高科学机构,随后经历了苏联科学院时期,于1991年复名为俄罗斯科学院。在292年的历史荡涤中,俄罗斯科学院代表俄罗斯联邦,成为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的中枢机构。
中国人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不乏先例。据不完全统计,自1958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成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以来,共有十几位位中国学者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中科院原院长周光召、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等都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此次黄维院士以柔性电子学奠基者与著名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身份光荣获选,凸显其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此外,著名的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杨振宁、陈省身以及丘成桐等也都是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链接】
黄维,1979年入北京大学求学并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间曾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先后任职于内蒙古大学、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2012年,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是我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先后创建了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等学术基地。
黄维院士的主要研究兴趣为有机/塑料/印刷/生物/纳米/柔性电子等领域。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名誉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名誉博士、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兼任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500余篇研究论文,获得美国、新加坡和中国20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出版《有机电子学》、《生物光电子学》等学术专著,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
黄维院士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亦有跨界尝试,他关注高等教育、管理科学、人才科学、创新管理、经济发展等方向,在社会服务中躬耕践行。同时,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市欧美同学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会长、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著有《大学问——南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初探》一书,在《人 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新华日报》等媒体上发表系列文章,曾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论文一等奖等奖励。
阅读 0